当前位置: 首页 > 司法行政

不知疲倦的“黄牛”--记岳阳市湘北强制隔离戒毒所纪委书记李庆

来源:岳阳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2014-07-21 09:08

在岳阳市湘北强制隔离戒毒所,有这样一位民警,民警称他是:“以所为家的好领导”;领导称他是:“可以信赖的好帮手”;矫治对象称他是:“秉公执法的好警察”,而他自己却说:“在岗一分钟、干好六十秒,是我应尽的职责”。三十年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在教育感化挽矫治对象员这个特殊的工作岗位上,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就是岳阳市湘北强制隔离戒毒所纪委书记李庆同志。

民警称他:以所为家的好领导

参加工作近三十年来,李庆同志先后担任分队长、中队长、大队长、科长、副所长直至纪委书记等职务。无论在哪个岗位,李庆同志始终能做到以队以所为家,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职责,扎根基层,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

1999年初,通过竞争上岗,李庆同志担任了岳阳市湘北强制隔离戒毒所管理科科长。上任之初,正是全所管理工作处于低潮时期,连续两年发生了矫治对象集体逃跑事件,受到了司法部通报批评。作为管理科长,他明白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他深入大队一线,调查研究,耐心细致地听取基层民警的意见和建议,牵头制定和完善一系列工作制度。李庆强调民警务必打掉“拐棍”,直接管理。他经常深入管理工作一线巡查,有时深夜十二点甚至凌晨二、三点他还进管教大院查班,督促干警落实直接管理。一次,李庆查班时发现某干警没有按制度对矫治对象进行晚点名,而是由民管人员代行其职,他当即对该同志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按制度进行罚款处理,而这名干警是他交往多年的好友。正是因为有了他这样一个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铁科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岳阳市湘北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管理工作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警精神状态焕然一新,矫治对象行为养成明显好转。当年未发生“四防事故”,被省局评为先进集体。

2000年,所党委将李庆调整到新成立的一个大队担任大队长。10名民警都是从各科室、大队抽调来。为统一大家的思想,他不厌其烦的找年长、年轻的民警谈话。他经常说,把矫治对象教育好,就是为了社会消除了不稳定因素,我们的工作看似平凡,默默无闻,意义却非同寻常。为了营造大队民警爱岗敬业的良好作风,他每天第一个到大队管理一线,最后一个离开大队。有时候为了做好一名难改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他带领大队民警在大队工作到深夜。当年,他所在的大队因各项工作出色而被评为全省戒毒系统“五好大队”。

面对成绩和赞赏,李庆淡然一笑,笑容里分明有一种艰难付出后的欣慰。

领导称他:可以信赖的好帮手

2006年初,李庆同志被上级任命为岳阳市湘北强制隔离戒毒所副所长,分管管理教育工作。接手这项工作时,有人劝他推脱,说强制隔离戒毒所什么都好管,就是别与管理教育沾边;有人说,如果说从事管理、教育工作的民警是在火山口跳舞,分管管教工作的所领导就更是在刀尖上跳舞了。但敢于挑战的性格和对事业的忠诚让李庆再一次作出了义无反顾的选择。

近年来,岳阳市湘北强制隔离戒毒所收容对象的成份日益复杂,特别是多次复吸、多次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居多,这部分人存在管教难度大,不认罪错、打架斗殴、自伤自残、企图逃跑等行为,导致扰乱场所秩序的现象经常发生。

要维护场所秩序的稳定,就必须攻坚克难,作好重点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为此,李庆主动与重点人员接触,与部分重点人员建立帮教对象,通过一次次交心似的谈话走进矫治对象的内心世界,消除对立情绪。矫治对象刘某,原系某公司业务经理,因交友不慎而染上毒瘾,曾多次被强制隔离戒毒。入所前经检测,刘某系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入所后,刘某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不服管教,欺侮同教,还吞食风钩自伤自残,甚至顶撞、威胁民警,企图达到出所的目的。李庆多次找刘某谈话,作教育转化工作,同时利用休息时间,到刘某家走访,说服本已对儿子失去信心的刘母来所看望刘某。通过反复的思想工作,刘某思想逐趋稳定,不但自己表现进步,还能协助民警做好其他难改人员的转化工作。近两年来,经李庆亲手转化的矫治对象就有30多名,在他的带领下,全所民警积极做好对危难人员的转化工作,转化率达90%以上。

矫治对象之所以走上违法道路,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缺乏应有的法律意识。为了提高矫治对象的法律意识,增强其自我约束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除开展正常的法律常识教育外,李庆牵头在强制隔离戒毒所设立了矫治对象法律援助工作站。邀请公、检、法工作人员及律师为矫治对象讲授法律知识。为了创新教育矫治工作,他还在所内开设了民警讲座,每周一上午由民警自己选题为矫治对象讲课,内容涉及法律、新闻、体育等方面,此举不但锻炼了民警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活跃了场所教育氛围。矫治对象纷纷表示通过强制隔离戒毒,不但让我们学到了一技之长,还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

2008年初,那场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给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断水断电、生活物资难以采购,几十名民警和数百名矫治对象的日常生活都难以保障。作为分管副所长,李庆同志带领一线民警坚守管教大院内,想方设法与外界联系,解决生活困难,同时做好矫治对象的思想稳定工作。那段时间,民警们在他的带领下,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昂扬的斗志,确保了大院的秩序稳定。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几年来,岳阳市湘北强制隔离戒毒所持续安全稳定,教育矫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该所先后被司法部评为全国“优秀教育矫治学校”,被省戒毒局评为“文明执法先进单位”,被岳阳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被省司法厅评为“抗冰救灾先进集体”,被省人事厅、司法厅评为“第五届湖南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同志们说:“李所长功不可没”。领导们说:“李庆同志不管放在哪个岗位,都能让人放心、称心、舒心,是个难得的好帮手。”

面对纷繁复杂的管教形势,李庆也有困惑的时候。但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党的方针是自己的航标,是应该毫不打折扣的落实,吃再多的苦也无怨无悔。

矫治对象赞他:秉公执法的好警察

担任大队长,他掌握着全队百余名矫治对象的管理教育及劳动工种分配;作为管教副所长,他掌管着全所几百名矫治对象减、延期及所外就医、所外执行、所外“三试”的审批权,在别人看来是都是炙手可热的捞取好处的职位。但他从一上任就公开向全体矫治对象承诺:维护矫治对象的合法权益,主持场所的公平与正义,决不以权谋私。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面对法律赋予的权利,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秉公执法、廉洁自律,抵制住了来自方方面面的求情、说情、送情歪风。

20045月的一天,一位矫治对象家属托某领导找到李庆大队长,要他帮忙给自己的弟弟安排一个轻松的工种,并许诺事后给不菲的好处。他没有多说一句话,而是拿出所部、大队制订的管理规定,让那位领导“学习”,那位领导红着脸走了。担任大队长4年,经手管理的矫治对象有好几百,他都能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大队各项工作始终走在全所前列,而他自己却从未利用职权捞取半点好处。

20071月,一位外省籍矫治对象家属来所会见丈夫后,到李庆副所长的办公室,想出点钱让只剩下3个月教期的李某提前回家,并将一个装着一叠钞票的信封塞到他手中。他拒收后,耐心地向李某的妻子讲解工作政策,要她告诉自己的丈夫,只有好好的配合教育矫治工作,通过正当途径才能获取自由。

对因家境困难而缺少温暖的矫治对象,李庆同志给予特殊的关照,经常自己掏钱为他们购买牙膏、肥皂等生活必需品,让他们感受到政府干部的温暖。对因病不能参加正常劳动的矫治对象,他除了积极安排就诊外,还在劳动分配上给予适当的照顾。矫治对象纷纷说:李所长是我们的贴心人,秉公执法,不遵规守纪,对不起这样的好警察、好所长。

妻子眼里:不知疲倦的傻丈夫

对工作的执着,常常让他忽视了亲情。李庆工作忙起来,常常废寝忘食,不知疲倦。矫正对象休息了,他还拿着手电筒一间寝室一间寝室地查看;经常深入矫治对象中与大家促膝谈心;重大节日,他总是带头坚守在值班岗位。1998年年初,母亲被查出患有肺癌住进了医院,此时正是一年之中大队工作最忙的时候,他实在抽不开身来,他只能让正在学校读书的妹妹请假在医院陪护母亲,自己只有偶尔抽空去医院看一眼。接到母亲病危的通知后感到医院时,母亲已盍然长逝。他在母亲的床前长跪不起。多年来,李庆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少顾家。一家人的吃喝拉撒都落到了妻子的肩上。他女儿说:“爸爸很少在我睡觉前进家门。”他的妻子患有严重的颈椎病,既要上班,还要照顾孩子的学习。一天晚上,女儿打电话来说妈妈头痛的厉害,家里连饭都没人做,他强忍着泪水,叫女儿自己出去买盒饭。

200911月,李庆同志右腿膝盖处一囊肿切除,经化验为恶性,医生叮嘱他至少卧床休息一个月。可是一个星期后,同志们就看见他一瘸一拐地进了劳教大院,一个大队一个大队地察看日常管理、教育,在操场边一呆就是几个小时,陪着大家岗位大练兵。妻子抹着眼泪走在他的身后,民警们无不为之感动。他说:我的办公室就在管教大院,我的工作就是场所的安全稳定,离开岗位一天我都心里的压力就多一分,大队民警的压力也多一分,只要在岗位,我心里踏实,他们也踏实。

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李庆常怀着深深的愧疚。多少个节假日、周末,为了场所平安,他放弃了与亲人团聚的机会,默默地坚守在岗位,维护着场所的安宁。

担任市湘北强制隔离戒毒所中层领导及所领导10多年以来,李庆一直奉行着“本色做人,出色做事”的为人为官之道,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勇于开拓,用自己的刚正为人和出色业绩,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信赖。身处教育管理的前沿,却能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他对自己和家人关注的少,却常常把同志的冷暖挂在心头。他索取的少,奉献的多。正是因为他各方面出色的表现,他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 1次被评为湖南省十佳优秀民警,5次被市司法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6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巴陵先锋*我是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