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悔昨日,抬头做新人……”。
1月24日晚,湖南省岳阳市湘北强制戒毒所一年一度的“春晚”,在戒毒所小礼堂里准时拉开了帷幕,三大队戒毒人员小陈和小宋,用吉他弹唱的方式,表演了他们自创的歌曲《不再迷茫》,歌声中有对毒品的憎恨,有对民警谆谆教诲的感谢,更有对未来的期待。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年春节来临之际,湘北强制戒毒所都会推出系列节前亲情帮教活动,使戒毒人员不出戒毒所便可感受到浓浓的节味和温馨的亲情。而每年所内举办的民警、戒毒学员和家属互动的“小春晚”,则是这些活动中的“重头戏”。
1月24日晚,《法制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台晚会的小舞台系临时搭建而成,舞台两旁“辞旧岁悔昔日不堪回首,迎新春祈新生尽展欢颜”对联展示了晚会的主题。台下观众席上坐着民警、戒毒人员和部分戒毒人员家属。
在场民警以一首小合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拉开了晚会的序幕。“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再多风雨也敢去闯……”,唱到动情处,全体在场人员都站立起来,小合唱变成了大合唱,歌声里有阵阵热烈的掌声。
一大队5名戒毒人员用“三句半”的方式,讲述了各自因染上毒品而荒废学业、放弃工作、失去爱情、遭受冷眼,到戒毒所民警耐心教育、细心帮教、真心转化的经历,让在场的所有戒毒人员感同身受,不时有人背过身去偷偷抹泪。
戒毒人员小熊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近20年来,妈妈为了他的成长,从企业下岗后干过环卫工、缝纫工,无论多苦,她都任劳任怨。但小熊染上毒瘾后,两次进入戒毒所,可妈妈一直没有放弃他,平日里迎着旁人不屑、鄙夷的目光,她来到戒毒所所在的县城做起了饭店洗菜员,每月都来所探望小熊两次。
“孩子,妈妈在等你归来……”,在晚会上,小熊和妈妈表演的“小品”《妈妈的呼唤》,小熊妈妈发自肺腑的呼唤,让许多戒毒人员热泪盈眶。
戒毒人员小松含着泪水站起来说:“我们一次次的复吸毒品,一次次的进到戒毒所,给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带来了多大的伤害,但亲人们为了我们在默默忍受,在翘首期盼。我们该醒悟了!”
“我们举办‘春晚’,是想借机让戒毒人员和家属加强交流和沟通,这样戒毒人员既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又能感受到温馨的亲情。”湘北强制戒毒所政委黎鹏飞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戒毒所副所长阳海威认为,在对吸毒人员进行强制戒毒时,需要得到家庭的配合。“进入戒毒所后,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期盼得到家人的原谅,亲人的关爱是戒毒的最大原动力。”
但一些亲属对这些吸毒人员都很失望,平时很难来到戒毒所来看望他们。有时,戒毒民警只好充当他们双方的“牵线人”。
小君19岁的时候染上毒瘾,先后3次被送进戒毒所。前两次强制戒毒释放后,爸爸都会狠狠地打他,小君多次离家出走。这次被送强制戒毒两年,入所已经3个多月了,失望之极的爸爸一直没来看他。
了解到小君的家里情况后,三大队大队长王群多次给小君的爸爸电话,终于做通了他爸爸的思想工作。1月22日,小君的爸爸来到戒毒所看望小君。
“爸爸承认以前对你的态度不好,但那是因为你太让我失望”……小君的爸爸深情地望着儿子,对面的小君已是泪流满面,不住地点头。
1月25日,以前很少给家人打电话的小君给爸爸打去了问候电话,父子之间的坚冰终于得到了融化。
黎鹏飞向记者透露,据他们观察,那些有亲情关爱的戒毒人员,戒毒成功率明显要高很多。
“成功戒除毒瘾,光靠戒毒所管理和药物治疗还不行,唤醒戒毒人员迷途归航,更需亲情温暖。”黎鹏飞坦言。戒毒所抓住春节这个特殊的节日,推出亲情帮教活动,就想调动亲友的力量,坚定吸毒人员的戒毒信心,使戒毒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记者手记
戒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少戒毒人员容易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对这些边缘人员,更需要一种心理上的疏导和帮助,而不是一味的责怪。针对戒毒人员容易受情绪感染等心理特点,利用家庭的温暖、亲情的感化,可帮助戒毒人员从根本上转变思想,戒除毒瘾。
对待这些戒毒人员,我们应常抱“不抛弃、不放弃”心态去接受他们,感化他们,以引领这些迷途的灵魂的灵魂顺利归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