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阴县城乡大地,活跃着这么一支队伍:身穿“司法警察”制服,手持“调解协议”文本,哪里有纠纷,他们就出现在哪里……该县司法局推出的“流动调解庭”,一改过去坐等群众到机关调解纠纷的“坐堂问诊”,变为走下基层排查调解的“寻医治病”。老百姓真情感慨:如今的司法服务真的到“家”。
2015年8月,静河镇共和村出现一例土地流转纠纷,转让方因政府项目需终止合同,受让方提出过高的赔偿数额,镇、村多次协调无法达成统一。县司法局“流动调解庭”获悉此情,当即驱车前往争议现场,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司法局副局长、调解庭庭长张超从法律、政策多方面予以阐述,基层股股长、首席调解员蒋正恒反复和双方沟通、交流,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双方“心服口服”,同时保证了政府项目的如期开工。
在当地,“流动调解庭”随喊随到;赴县外,他们也不计劳累奔波,只求纠纷圆满处理。
今年6月,该县杨林寨乡一村民在苏州工厂打工,下班回家后突然病故。家属闻此噩耗,悲痛之余欲找厂里“理论理论”。见此人命关天之事,调解庭成员驱车数千公里,随同家属前往苏州。“下班时间,在家里病亡,我们厂里没责任。”“到你厂里三年,未做体检、未买保险,责任难免。”几番“唇枪舌剑”,最终依照《劳动法》和江苏省的相关规定,厂里一次性补偿家属9万元达成调解协议,一起跨省的死亡纠纷就此和解。
“我们多跑一公里路,省去双方群众二公里,划算。”谈及流动调解,湘阴县司法局长张水平介绍,今年以来,“流动调解庭”这支队伍已成功调处疑难纠纷15起,排查矛盾纠纷86起,筑牢了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接通了司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